2 名枪击案幸存者相继自杀:躲过了子弹,却躲不过“心魔”

2 名枪击案幸存者相继自杀:躲过了子弹,却躲不过 " 心魔 "

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知子花家庭教育

2018 年 2 月 14 日下午,美国佛罗里达州帕克兰市发生了一场残忍的枪杀案。

凶手 Nikolas 是这所学校曾经的学生,事发时只有 19 岁。

一直有暴力倾向的他,在去年情人节这天选择来到曾经就读的学校实施杀人计划,最终造成 17 名师生遇难。

事发后,虽然凶手很快就被缉拿归案,但死者的家属们依然无法从失去家人巨大的悲痛之中走出来,而在惨案中幸存下来的人们也并不好过。

现场目睹经历了死亡,这些幸存者中的大部分都很难从当时恐惧的情绪中走出来,他们在沉默中忍受着无尽的折磨,比如今年才刚满 19 岁的 Sydney Aiello:

枪击案发生的当天,正在学校里的 Sydney 幸运的躲过了一劫,但是她身边的一些同学和老师却不幸中枪身亡,这之中包括 Sydney 最好的闺蜜 Meadow Pollack....

两人做朋友做同学一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这份珍贵温暖的友谊持续了很多很多年,对于两个姑娘来说,双方都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突如其来的悲剧,让 Sydney 难以消化内心的恐惧和内疚。转眼时间来到今年 3 月,不幸的消息再次来临,Sydney 自杀了。

据法医表示,Sydney 是用手枪对自己的头部开枪而死亡。

Sydney 的母亲对记者表示,她的女儿一直备受幸存者愧疚感的困扰,并且在今年被确诊为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而 Sydney 从不主动寻求帮助,因为枪击案后对教室感到恐惧,她在去学校上学这件事上也遇到很大困难。

更加令人痛心的是,继 Sydney 之后,佛州当地媒体报道,又一名经历过枪杀案的幸存者自杀身亡。

这是一件令人心碎的事,短短一周内,两位曾经的幸存者先后自杀身亡。

或许,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幸存下来的人不感到幸运,不好好活着,反而选择自杀呢?

除了受到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存在 " 幸存者内疚 " 的症状。

第一次提出 " 幸存者内疚 " 概念的是英国心理学家 StephenJoseph,他在针对 1987 年英国 " 自由企业先驱号 " 沉船事故(459 人里共有 193 人死亡)的研究中发现,60% 的幸存者都会感到内疚这种情绪。

他认为,内疚的产生主要有三个原因:

1、因为别人死了,而自己活着;

2、因为自己没能做到某些事情,比如救人;

3、因为曾经做过某些事情,比如为了逃离而从别人的身体上爬过。

随后," 幸存者内疚 " 也被一些研究者称为" 幸存者综合症 ",它指的是一个人认为从创伤事件中幸存下来的自己犯下了某种过错的心理状态。

由于内疚的核心内容是关于道德准则的,即是关于 " 我做了不应该做的事 "、" 我违反了对错的准则 " 而产生的情绪,因此,心理学家在近年来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道德创伤 "

关于创伤,更为人们所熟知的是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它指的是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的压力(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身体或心灵上的胁迫)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的后遗症。

道德创伤和 PTSD 有些类似,目前还没有清晰的界线划分,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情绪特点。PTSD 带来的核心情绪是恐惧,而道德创伤带来的核心情绪则是内疚

恐惧和内疚足矣击溃一个人,尤其是对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青少年们。

当然,枪击案似乎离我们很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极端暴力的校园伤害事件离我们并不遥远。

2018 年 4 月 27 日,陕西米脂县第三中学校发生暴力伤害事件,导致 21 名学生受伤,其中 9 人死亡;

2018 年 10 月 26 号,在重庆幼儿园门口,一名女子手持菜刀行凶,砍伤 14 名幼童,其中 4 名伤势严重;

2019 年 1 月 8 号,北京西城宣师一附小校园伤害事件造成 20 位学生受伤。

每一次校园伤害事件过后,除了受害者需要被关注,还有那些幸存者、相关者、旁观者同样需要被关注。

除此之外,校园欺凌事件、家校矛盾事件、家庭暴力事件等都是孩子产生心理创伤的根源。

有研究者认为,心理创伤的程度和人的认知发展程度有关。很多处在成年早期的年轻人,道德观念还是非黑即白的,一旦他们看到的或者经历的违背了自己的道德认知,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内疚心理。

但事实上,在成年人的社会里,总免不了要面对一些道德妥协的情境。当这些信念和现实产生冲突时,他们就会产生比年长的人更强烈的困惑和内疚 。

随着我们的成长,观念的颠覆、认知的成长总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改变和成长大多来源于一些外部环境和事物的影响。

这样的事件有很多,除去灾难事件之外,班级中老师对学生的严厉批评,家庭中父母的一次激烈矛盾,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内心深处的创伤。

比如,爸爸妈妈经常吵架,他们大喊大叫像仇人一样,甚至要离婚。这时候,孩子很有可能会想:" 是不是自己不听话,所以爸爸妈妈要吵架,他们会不会不要我了 ......"  

在孩子心里,爸妈吵架是因为他不听话,所以,他很容易产生内疚心理,从而变得自卑,缺乏安全感。

心理上的创伤是无形的,却也是最致命的,因为心理创伤一旦产生,便是一辈子难以抹去的阴影。那么,对产生心理创伤的人,我们自己,或者我们作为他的亲人、朋友该怎么做呢?

1、药物和心理治疗

如果当事人是经历过重大创伤事件后产生的心理创伤,我们建议带他去接受专业的治疗。Brett Litz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CBT),开发出了以 " 适当暴露 " 为手段的多疗程康复项目。他会让心理创伤患者学会在安全的空间里,不带内疚和羞耻感地将经历暴露给他人,并且在场的听众愿意不带有评判性地去倾听。

2、学会分享

当事人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享,学会说出来,接受自己的道德冲突和内疚感,而不是简单地擦除记忆,或者将它们放在一边不去触碰。因此,如果作为幸存者的内疚困扰着你,可以尝试寻找一个安全的空间和合适的听众去分享,互助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分享也可以采用写信的方式,这封信不一定要真的寄出,但你可以在信中表达对某个人或者做错某件事情的道歉,以及探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

3、学会自我原谅

如果你的确做过 " 不对的事情 ",学会自我原谅。过去的行为是不可改变的,无论你有多么希望改变——你所能做的只有接受这个事实,表达出真心实意的道歉或忏悔,理解是什么困住了自己,避免在未来还会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4、建立信任

存在心理创伤的人,他们需要重新建立起信任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比如,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表达善意的行为,并收到他人的正向反馈,会帮助人们信任自己仍然可以是善良的,也信任他人会报以同样的善意。

而我们想要告诉你们,你们永远不用为了自己过得好而感到对不起别人。因为爱护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天经地义的事。有时虽然深感遗憾,我们也只能先保护好自己。

每个人都先保护好自己,才是最有效率的降低可能伤害的方式。

最后,小花想说,如果您身边存在有心理创伤的朋友,给予他们适量的帮助、安慰和陪伴真的很重要;及时寻找正确的治疗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愿天灾人祸能少一些,但愿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学会摆脱消极情绪,直面生活,但愿我们都能不辜负身边人,不辜负你爱的和爱你的人。

四月第一天,祝你幸福!

— end —

作者:小花老师

指导与校对:索老师

参考:英国那些事儿 & 森知心理

—往期热文—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咨询推荐—

为家长答疑解惑

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知子花免费心理咨询热线

010-58818186

让破碎的心重归宁静

▼戳原文,预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