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生二胎到没什么费事的,可养二胎它是真费劲啊!听说养二胎如同养二哈,分分钟把你的家拆得稀里哗啦!脑补了一下画面感实在是太强,小编竟无言以对。
以下文章来源于凯叔讲故事 ,作者凯叔讲故事

——凯叔
作者 | 叶听枫 主播 | 羽洋
自从生了二胎后,总有蠢蠢欲动的妈妈跑来打听:生二胎到底是啥感觉?
嗯 ...... 每次我都在大脑中紧急组织词汇,尽量真实地表达,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把她们吓跑了。
我想说的是:生二胎到没什么费事的,可养二胎它是真费劲啊!


一生二胎误终身,从此不知整洁是何物。
有洁癖的女人,我劝你生个娃,非常有疗效。
如果不行,那就再生一个,保证去根儿,永不复发。
养二胎的人家,就别要求什么中产的格调、小资、优雅了,都只剩山顶洞人的邋遢。
这么说吧,假如你家里有俩娃,那么我劝你就别想着养狗了。
因为养二胎如同养二哈,分分钟把你的家拆得稀里哗啦!
二胎破坏力堪比往家里扔了枚核弹!
一个孩子玩的是寂寞,俩孩子如果在一起,鬼点子 *2,坏主意爆棚,就像土匪进了村,见到啥扫荡啥!
家里每天都乱得像爆炸现场。


你一个没看住,二胎就给你整事故。
上次我就去厨房蒸了个鸡蛋羹,出来发现姐姐拿着洗手液擦桌子、擦凳子、擦电视、擦脸,抹得到处都是泡泡。正要崩溃时,转脸看见弟弟正用水杯在马桶里舀水 ......
试问哪个妈妈能经得住这样的双重考验?
不过看看这位妈妈的经历,我觉得我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比如,不知轻重地捏妹妹的脸,妹妹疼得哇哇大哭,哥哥却在哈哈大笑;
比如,把弟弟塞进马桶里,居然还敢跑过去叫妈妈看好不好玩;
比如,身为姐姐,却给弟弟妹妹的头发全部剪成狗啃状……
也是怪了,老大们一谈学习就蔫头耷脑,一玩起弟弟妹妹,这创意奇妙得能得诺贝尔奖了。
如果你感到生活太寂寞,那赶紧生个二胎,保证你夜夜笙歌;
如果你感到人生没惊喜,那也赶紧生个二胎,保证惊喜不断,惊吓连连。


孩子多了,爹妈就不够用了。
一生二胎如同入宫,争宠大戏把人逼疯。
二胎前,大娃独享恩宠,恃宠而娇。
二胎后,小娃野心勃勃,霸道硬气,企图撼动老大地位。

一天天的,这个争妈,那个抢爸,你哭我叫,轮番上场,孩子满身挂。

别看老二小,模仿和争宠技术超一流。
老大写字,他非要往跟前儿凑凑;
老大拉臭,他也要跟着去厕所蹲着。
就连给姐姐梳辫子,秃小子也要跟着享受一番。
「人家是扎辫子,你是去头皮屑吗?」

各种撒娇,各种无助,各种弱小。
瞧姐姐这身别致的造型,谁还不是个宝宝呢?

一看见老二,老大就失去了行走能力,必须享受一样的待遇!

必须退回到喝奶的年纪,这样才能得到同样的宠爱!

等到晚上睡觉就更热闹了,二胎老母地位瞬间变得尊贵无比!
不但要轮流翻牌子,还必须要做到雨露均沾。
陪吃、陪玩、陪洗澡还不够,抱着老二喂奶哄睡,老大在旁边抱着绘本眼巴巴等你亲子阅读。

生二胎就别求什么岁月静好了。
活着就好。

有时我就下楼买个菜,一出电梯就能听见自家传来的大哭小叫。
我跟娃爹说,就算有天我瞎了,也能循着俩娃的声音摸到家。
二胎家庭,相亲相爱、岁月静好多存在朋友圈里,真实的状况是——
打架理由千千万,一言不和就开干!
抢妈妈,抢爸爸,抢玩具,抢电视,抢吃的,抢喝的,因为一个空塑料瓶子都能打起来。
老大刚把积木搭好,老二就赶过来一把划拉倒;
老大刚精心创作美画一幅,老二拿几笔就给抹成抽象派;
......
本是同根生,相煎特别急!
两只打在一起,谁少打一下都是绝对不行的!

谁也不会做先松手的那一个!

轻伤不下火线,就算吊针也要骚扰下姐姐的地盘。

我们这些生了二胎的家庭堪比电影院啊,每天都是武侠动作片,一会华山论剑,一会武当比拳。
一胎妈妈就是妈妈,二胎妈妈身份开花,一会儿是 110 民警,一会儿是摔跤裁判,一会儿又成维和队员。
一开始,我也发火、上脑、咆哮。
后来就也醒悟了:没有拉完的架,只有劝架累死的妈。
再遇到老大和老二你推我搡、地上摔跤,我跟他爸就假装没看见 ......

最后,效果反而特别奇妙:上一秒你死我活、不依不饶,下一秒就你侬我侬、亲亲我我。


生二胎的父母,必须心肝脾肺肾都大,才能 hold 得住孩子们的浮夸!
生二胎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
生二胎后,我已不知不觉中变得「疯癫」。
不疯魔不能活,不做二胎老母感受不到精神分裂的折磨。
看那个人,时而温柔时而怒吼,时而欢喜时而忧,时而欣慰时而愁,
那一定是升级为二胎的妈妈。
身为二胎妈妈,虽然辛苦,虽然累,但偶尔看到两只抱团睡在一起的娃;看到老大贴心把老二照料;看到老二对着老大亲亲又抱抱 ......
老母亲又瞬间感觉天蓝了,花开了,神清又气爽了。又变成了一个情绪稳定、幸福满满的女中年!

哪个二胎老母不是一边抱怨,一边硬扛;
一边后悔,一边自愈;
一边崩溃,一边又哈哈哈哈哈哈 ......

感谢孩子们千挑万选,让我成为你们的妈妈。往后余生,风雨同舟;同胞相亲,未来可期!
这,也许就是生二胎的真正意义!
- End -
作者:叶听枫,儿童教育心理学硕士,家庭教育研习者,看书,烹茶,带娃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转载于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 ,3000 万孩子的故事大全 ,爸妈的育儿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