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知子花家庭教育

最近,于谦火了。
这次不是因为他和郭德纲的相声,而是一部口碑很好的电影《老师 · 好》。

当你以为于谦老师演电影,一定会是一个喜剧的时候,他却在里面一点也没搞笑,反倒是结结实实地把观众感动出了一把鼻涕眼泪。
当你以为电影会讴歌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的高高在上的完美老师形象的时候,它却刻画了一个性格鲜明、举止言谈又散发着熟悉味道的普通老师。
《老师 · 好》很客观地塑造着一个老师。
老师并不是圣人。
他有可能会在上学时限制你很多方面的自由,有可能是一个不讨学生喜欢的人;
他有可能很固执,有可能会过于严厉,也有可能有点小市井;
但是,在学业上,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在学生遇到事情时,他一定会第一个挺身而出;
他会固执地用自己的方式对学生好;
他会成为学生在某一阶段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那个人。
1
老师不是圣人
不可能是完美的
有人说,老师的故事,实在是太难拍好了。
在提到 " 老师 " 两个字的时候,大多数人也都愿意把这个职业往神圣的方面去想。久而久之,一提到老师,便只剩下了几个美好但却单薄扁平的刻板印象。

一出场,苗宛秋老师手推一辆崭新锃亮的自行车,那是区里的给先进工作者的奖励。然而,他却没有急于向同事们炫耀,只微笑不说话,等着同事们来问。走了一路,同事终于问了:" 这是县里给先进工作者的奖励吧?"
到这儿苗老师终于才破了功,赶紧加了两个字儿:" 区的。" 一边说着话,一边眉眼都笑开了。




当年鼓噪着学生的新生事物也不少:烫发、口红、收音机、武侠小说、霹雳舞……
" 食古不化 " 的苗宛秋,成了学生心目中封建统治阶级的化身。

而反抗的方法,是拆老师的自行车后盖……
让他的衬衫上溅一身泥。


学生和老师,除了尊敬和爱护之外,还可能会像是猫捉老鼠、阎王斗小鬼。
但在这个亲切、熟悉的老师身上,唯一的不平凡,可能是他的那张北大录取通知书……

后来,他从省城到了县里,当起一个教书匠。
他把自己所有的理想和不甘,寄托到了学生身上……
2
老师不一定完美
但他对你的心一定最真诚
导演张栾说:" 拍摄《老师 · 好》的初衷,就是见到了如今很多失败的师生关系情景,所以想谈谈记忆中的老师形象。"
于谦也坦言,电影中的师生故事,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经历。
看完电影后,这三点启示告诉你,每个老师都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每个老师想要让你上进、为你前程打算的心,一定是最真诚的。
你觉得老师严厉、多管闲事,但老师说的那句 " 我这是对你好 ",是用他的方式在对你好。
电影中的苗宛秋是很多人学生时代 " 最讨厌 " 的那一类老师。
高中开学的第一天,便给所有人来了个下马威:
他禁止女生烫发,当场抹去女同学嘴上的口红;

一个 " 武侠迷 " 被他没收了所有小说;


苗宛秋对学生的严厉,近乎苛刻。
可就是这样一位不近人情、严肃古板、" 多管闲事 " 的老师,却惹红了很多人的眼眶。
他把家庭困难倒卖商品的学生从派出所捞出来,最后还逼着当警察的小舅子违反规定,把没收的商品还给学生。

学生家里出事了,他看在眼里,骑着自行车载学生回家。

直到这个时候,你才知道,就算所有人都放弃了你,那个愿意批评你的老师,是在你跌落进悬崖时,依然拼了命抓住你双手的人。
直到这个时候,你才知道,老师口中说的 " 这都是为你好 ",真的都是为了你好。
你觉得老师刻板、戴 " 有色眼镜 ",但他作为老师,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在电影中,但凡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苗宛秋老师都会对他所言深信不疑。当面对品学兼优的安静同学时,他永远都是和颜悦色相待之。但面对小小年纪就威震四海的 " 小混混 " 洛小乙,有学生惹了祸事时,他总会第一个想到洛小乙。
在第一次自行车风波后,他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洛小乙,仅仅因为他是一个成绩差的 " 坏学生 " ……

之后的选班长,他也丝毫不理会之前关婷婷想当班长的决心,不理会全班同学选择洛小乙的呼声,执意让学习成绩最好的安静当班长。
但是,当你内心不悦,认为苗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的时候,他在别的方面的做法不由得让你泪目。
看到学生不好好学习、自暴自弃,他即使胆小如鼠也要和社会混混硬碰硬,直面砸向脑袋的玻璃瓶。

即使被别有用心的老师举报到教育局去了,还差点丢了工作。但他就是不还嘴。
他有着一个知识分子特有的清高和骄傲。

你会理解他想让每一个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那颗真心;
只有老师,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也会管着一个孩子,永远不会放弃一个孩子。
你觉得老师固执、唯分数论,其实在老师眼里,学生的前程比什么都重要
电影中的苗老师,在学生的管理上,可能会让人觉得作风霸道,乾纲独断,不懂变通,一切唯分数论。
学生给他找丢了的自行车,为此耽误了宝贵的高三冲刺时间,他就疯了似地批评全班学生。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成绩,他不容许奋战中的孩子有任何一丝喘息的机会。
因为,在他的观念里,老师的使命除了育人之外,最大的责任就是要将学生们亲手送上一条对他们来说最好的道路,成就更好的自己。

才知道老师的啰嗦和训斥到底是为谁好。
都说入学时有多恨老师们的严格,
毕业就有多舍不得老师们的笑脸。
那是专属于学生时代的复杂感情,
这些和老师们 " 相爱相杀 " 的少年往事,
都是每个人再也回不去的,
同时,也是最好的时光。
我们作为家长、作为学生,
是否也能理解老师?
认可老师的付出、服从老师的管理呢?
欢迎留言,说说你和老师的故事,
说说你和你学生的故事。
— end —
编辑:杰西
校对:索老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
—往期热文—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曹廷珲老师主讲
《让教育孩子成为一件开心的事》

点亮" 在看 ",告诉我你来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