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型毒品”盯上的 8.4 万中国小孩

作者:古蒙儿

来源:花瓣志(ID:iihuacao)

前几天刷到一篇文章,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是这样的。

作者易岚采访了几十个人,连续写了 5 天。

揭露了一级致癌物槟榔,这个来自海南的 " 软性毒品 ",百害而无一利,祸害了无数人,且有低龄化现象。

我把文章转发给家有 10 岁小孩的湖南朋友,希望他引以为戒。

朋友看后却说:

你知道吗,相较一眼就能识别的槟榔,

我更担心那些瞄向孩子的新型毒品,皮肤一碰就沾毒,防不胜防。

印象里,吸毒贩毒是很遥远的事情,

都是新闻中才看得到的,

而且皮肤一碰就沾毒,未免也太夸张。

但经过调查,我才发现,这是真的。

原来,我们的生活中隐藏着很多新型毒品,

它们有的像邮票,有的看起来跟奶茶、跳跳糖等小孩儿爱吃的零食一样。

更可怕的是,好多孩子吸毒了还不自知,甚至还参与了贩毒过程。

谨以此文,给所有家长提个醒。

全文 4000 余字,但事关生命,希望大家耐心读完。

温馨提示:

本文所写内容全部经过查证。

有时候,你看不到黑暗,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因为它悄悄潜伏在你身旁。

2017 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我国吸毒人数高达 255.3 万,不满 18 岁的多达 1.5 万名,占 0.6%。

当然,这是登记在册的。

参照国际上通用的,吸毒人员显性与隐性的比例,我们不难算出实际吸毒人数已超过 1400 万,而孩子,高达 8.4 万。

1400 万,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每 100 个人里,就可能有 1 个瘾君子。

惊人的数据背后,却是人们对新型毒品的毫无防备。

提起毒品,大多数家长能想到还是童年阴影白粉妹、海洛因。

可实际上,新型毒品早就改变了形态、包装,有些甚至还变成时尚潮品,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大众面前。

还记得前段时间爆火的,不含酒精也能嗨的网红饮料咔哇潮饮吗?

它不含酒精是真,但是能爆火的原因却是因为含有一种叫 γ - 羟基丁酸的神经药物,喝了之后,能起到吸食 K 粉一样的效果。

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毒品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成瘾症状,很难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包装的迷惑性,很多人根本分辨不出来。

你更想象不到,还有些毒品被伪装成孩子喜欢的小玩具、小零食," 奶茶 "" 跳跳糖 "" 邮票 "" 饼干 ",可以说无孔不入。

警方在现场缴获的新型毒品 " 奶茶 " 丨人民网

伪装成咖啡的毒品

将毒品混在饼干原料中制成的 " 小熊饼干 "

掺了大麻的曲奇饼干

伪装成跳跳糖的毒品

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糖浆

天然致幻剂的 " 蘑菇 "

新型毒品 " 邮票 "

拿 " 邮票 " 来说,它是一种很强的致幻剂,呈白色结晶,没有气味,常人难以察觉。

并且皮肤接触就能起效,原形跟指甲一般大,包装上花花绿绿的贴纸,在孩子们中间大行其道。

更恐怖的是,由于孩子天然的低警惕性,他们很多" 被上瘾 "

而为了能持续不断得到毒品,他们开始以贩养吸,全然不知吸毒、贩毒的后果有多严重。

据吃过 " 邮票 " 的人说:

" 一开始觉得自己是天使,身体越变越轻,跟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而后觉得自己不停往下坠,从天堂跌入十八层地狱。"

" 吃到高潮时,会感觉自己的身体一点点变轻,能飞起来。这时候听音乐,不用耳朵听,用鼻子闻都能闻到音乐的味道。但那过后,就会很想死,身体不自觉就会想从楼上往下跳…… "

海洛因、冰毒致人死亡的,大多是吸毒时间久,毒素破坏了整个身体;或者戒毒不成,毒瘾难耐之际求死。

而 " 邮票 " 则是会让人在极乐之后立即有求死念头。

本以为尝个新鲜,最后上了瘾,即便是戒断,也无一例外都给此后的生活蒙上了阴影。

图片上的女孩,上高中时因交友不慎,跟着男友吸食过 K 粉。后来发现自己尿频尿痛,10 分钟就要上一次厕所。

每次排尿量很少,但不去又会忍不住,后来严重到出门要穿尿不湿。

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她的膀胱容量只有 30 毫升,不到常人的十分之一。

吸食 K 粉,破坏了她的膀胱粘膜,导致膀胱萎缩,不仅尿频、排尿时剧痛,还不得不与导尿管和尿布相伴终生。

为什么这些毒品能快速流行,让孩子们上瘾?

一方面是家长对新型毒品的一无所知,

另一方面却是毒品购买的轻而易举。

去年 6 月,一封题为《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的公开信刷爆朋友圈," 笑气 " 也随之进入大众视线。

在信里,韩梦溪讲述了自己在国外留学期间,沾染笑气并上瘾最终导致瘫痪的全过程。

小钢瓶里就是装的 " 笑气 ",被叫做气弹

" 笑气 ",学名一氧化二氮,购买时每小罐只有 8 克,吸食一次能带来十秒的快感。

在瘫痪前的一年里,她花费了几十万,吸了至少一万罐 " 笑气 "。

最后,身体被冻伤,体重激增五十斤,还患上了高血压、心肌肥大、下半身重度肌无力。

直接从笑气罐吸入气体,很容易被冻伤,甚至损害到肺部,所以吸食者一般把笑气打到气球里,再进行吸食。

很多人存着侥幸心理,觉得这毕竟是国外发生的事情,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笑气早就在国内横行。

在韩梦溪事件曝出之前,酒吧、KTV 娱乐场所的门口," 气球 " 应有尽有。

淘宝上搜索 " 笑气 ",商品琳琅满目。

即便如今再去搜索,看似 " 人去楼空 ",但稍微细心点就能看出蛛丝马迹。

谁能想到毒品竟在生活中渗透的如此之重。

更严峻的现实是,笑气的吸食者多为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坚信,吸食笑气不会上瘾、没有任何副作用。

就像平常唱歌、看电影一样,属于娱乐放松。

浙江省戒毒研究治疗中心办公室主任张亚海曾讲过他身边的案例,他的同事发现上高中的女儿,在宿舍和舍友吸食 " 笑气 "。

在追问气弹来源时,孩子们说,她们是从蛋糕店带出来的。

父亲在戒毒研究治疗中心工作,女儿却在吸食笑气放松。有时候,我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了解孩子们。

而回头看看那些贩卖毒品的人,我们不得不感叹。

当利润达到 10% 时,便有人蠢蠢欲动;

当利润达到 50% 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 100% 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 蓝精灵 " 第一次出现后不到一个月,警方就在浙江金华抓到了一名在网上贩卖 " 蓝精灵 " 的毒贩。

他说,他本来是安分守己做代购的微商,直到意外发现了从日本海淘氟硝西泮这条发财的 " 捷径 "。

成本两三块,售价两三百,并且不怕酒香巷子深,在朋友圈发张图,连介绍都不用,就会有人主动来买。

100 倍的利润,他抵抗不了这诱惑," 蓝精灵 " 成了他赚大钱的精灵。

而作为售卖者的他不知道的是,蓝精灵,是号称比海洛因还要毒的毒品。

这本是名叫氟硝西泮的处方药,有安神镇静的医学效果,遗忘和催眠的作用最为明显。

如果混合着酒精一起吃,只要撑过两个小时的困乏期,就会让人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脑子一片空白,忘记一切……

除了让人兴奋,还能抹掉人的记忆。

因为写这篇文章,我特意上网搜了一下:

你是怎么接触到的毒品?

搜到的答案看的我触目惊心。

有人不认识 " 笑气 ",险些被骗:

有人已经吸毒还不自知,上网询问:

有人听信 " 吸毒减肥 ":

我一个大学女同学居然听信他人 " 吸毒能减肥 " 的说法,自愿吸食毒品…

然后被室友举报到辅导员那边,现在退学在家戒毒呢。

我真是服了!!!

她其实也没多胖,160 左右的身高 110 斤的体重吧,身材前凸后翘的,并不是那种浮肿的胖人。

但她非常不自信,据说她从小就体重超标,好不容易才瘦到现在的样子,所以她对自己的体重很关心。

她自从吸了毒,体重不但没下降,反而还上升了,身体也开始浮肿,没有之前好看了。

——知乎匿名网友

有人一不留神被下药:

我不吸毒,但是被下过两次。

第一次是朋友聚会,也都是很多年前流行吸粉那时候。

我也是大意了,想着朋友、同学都有,忘记看自己的杯子了,然后被下了。

我也是有意识的,我赶紧叫我同学两人扶我出去,到酒店。

还记得那种感觉是什么样子的,头晕,晃,想吐,吐不出,太难受了。

直到天差不多亮,才恢复意识。

第二次也是被同学下过 k 粉到酒里,同学聚会放的。

我知道我的酒量,那天我就喝了 3 杯就开始头晕了,晃来晃去的,说话还是很庆幸的,就是不能自我,我知道是被下东西了,我就开骂是谁放粉给我的。

然后有几个同学,扶着我出去走,在路边买了几瓶水给我,然后才慢慢缓过来。

后来那个同学跟扶我出去的同学说为什么要扶我出去?不然都能带我走了。

我真的是气死到想杀了他!!!!

怎么可以那么阴毒,他一定会折寿的。

后来这几年听说他继续吸这个玩意,被抓了。

这玩意,那么难受,打死我都不会再尝试,别糟蹋自己的身体。

命是父母给的,我是要孝顺他们的,还要好好活着!!!!

去爱他们,远离毒品,远离毒品的圈子!

——知乎网友:之乎者也

可怜又可气的是这些初中生,吸毒却并不认为自己吸得是毒品:

你们可能不知道,也或许没有接触和注意到,

很多中学生吸毒,却并不认为自己吸的是毒品!

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本人初中是上的乡镇中学,生源大部分是农村学生。呵,别以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学生淳朴善良,多的是社会姐社会哥。

初二,坐我前面的男生在班里不遮掩地讨论毒品的价格,我现在还记得他说的"K 粉一包五十 "。

也是初二,坐后排的几个 " 社会哥 " 时常在上课偷偷用笔芯管吸食所谓的 "K 粉 ",那几个男生体型偏瘦,脸颊凹陷,情绪易怒暴躁。

直到我和舍友说起我曾经的班级有人吸食这类毒品,她一脸不信"k 粉才不是毒品 "

我被惊到了,也许 " 认为不是 " 就是让他们宿舍、教室随意吸食毒品的原因。

——知乎匿名用户

看了上百个案例,我发现接触到毒品的原因千奇百怪,或是好奇,或是被骗,或是被环境带偏。

但被毒品所害的本质原因,皆是源于对毒品的无知。

写这篇文章时,我专门去找了做小学教师的朋友,询问校园禁毒教育的情况。

我:" 你们学校有禁毒教育吗?"

她:" 有吧。"

我:" 怎么进行的啊?"

她:" 好像是网络教育,通过网站,让学生学习。"

我:" 那你知道笑气、" 蓝精灵 "、" 邮票 "、" 跳跳糖 "、" 浴盐 " 等新型毒品吗?"

她:" 这些还没有听说过啊,全是毒品吗?"

我:" 你登过那个网站吗?"

她:" 没有啊,一般都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

我登录了朋友说的安全教育平台,浏览了 5 页后,才看到一则禁毒教育的动画宣传片。

动画片里,毒品是一颗蓝色的药丸,毒贩一看就贼眉鼠眼,吃了毒品的人兴奋无比,站在高楼上大喊 " 我是牛人 ",然后坠楼而亡……

我们一直都在跟孩子强调远离毒品,却从来没有告诉他们毒品是什么样子。

拒绝毒品,得从认识它开始。

因为,就像槟榔标榜自己是健康食品,地下流窜的毒品包装上也永远不会印上 " 毒品 " 两个字。

我也很清楚,今天就算写下一百遍:远离毒品,保护好自己。

都不如家长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聊一聊,危险的地方不能去、新奇古怪的东西不要乱尝试;

也不如学校联合当地的禁毒宣传部门,进校给孩子们讲解和设立校园内定期宣讲。

想要拯救,完善中国目前薄弱的禁毒教育才是最好的出路。

最后,我想借用一位缉毒警察的话,作为结束:

愿那些成长于阳光下,没经历过阴影和黑暗的少年们,永远能沐浴在阳光下,并永远不为昏暗和黑夜所困扰;

也愿那些迷途的孩子们知返,早日脱离恶魔的囚牢。

参考文献:

1.《2017 中国禁毒报告》

2. 东方网,《" 笑气入刑 " 第一案 两人涉嫌非法经营被提起公诉》

3. 共青团中央,《一张掀裙自拍照,告诫大家远离毒品》

4. 微信公众号 " 中国禁毒 ",(ID:onncc626)

5. 内蒙古新闻,《呼和浩特海关破获 2 起走私新型毒品 " 蓝精灵 " 案》

6. 新浪广东,《紧急提醒:新型毒品 " 蓝精灵 " 出现 危害极大》

7. 韩梦溪《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

来源:这篇文章来源于花瓣志( ID:iihuacao),她们用文字记录生活,用心去感受温暖。你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还记得去关注花瓣志(ID:iihuacao)。

你点的每个 " 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