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编辑过年回了趟老家,临走时被亲妈塞了一大桶花生油,说是自己托人从村里油坊现榨的,开车开了十几里山路捎回来的。
「这可是好东西,又香又纯正,买都买不着。」

非得塞给我,让我带回来,还让我给孩子做辅食用。
当时也拗不过亲妈,就收下带回来了。
香,闻着是真香。
可是自榨油的安全问题,前几年就被媒体曝光过,我是知道的。
都 2020 年了,怎么我自己的家人们还在吃这个?不禁担心起来。


古法、农家、纯天然、原生态,自榨花生油的这些标签,的确迎合了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辈儿人的心理需求。

在后台留言中,也有不少年轻人反馈,家里老人给孩子吃自榨花生油。


虽然之前多次被新闻曝光过,但是自榨花生油的销售渠道,这几年却拓展迅速。
从坊间的口口相传,张大妈喊着李二姨买的土榨油,变成了网红产品:纯天然农家手工压榨花生油。

起源于淘宝,崛起于朋友圈的微商大军,现在连抖音上都有自榨油商家的身影。


宣传和评论区,看上去都很美好……
直到老编辑看到现场生产的实拍图和视频,我真的惊呆了。
榨油和装油的生产工具,简直是藏污纳垢,不忍直视。

估计这些榨油设备,从买回来就没有清洗过吧,上面的油垢已经积累到很厚。

机器和油桶,看上去生了锈似的。

视频里,更是触目惊心。
视频来源:抖音
在自榨花生油的生产过程实拍中,生产人员不带手套,也根本没有穿工作服。
甚至是穿着拖鞋,抽着烟榨油。

这样榨出来的油,你真的敢吃吗?
密封保存问题,就更不用说了。
在正规的花生油生产企业,花生油都要封闭储存,防止污染变质,而在实拍中,我看到这些小榨油作坊的储油设备,都不是封闭的。

甚至有顾客或者代理商来了,就得随时打开来装油。
从原料把控到生产环境,到生产过程和密封保存,都太不卫生了吧!
那些嘴上说爱纯天然花生油的人们,看到这番景象,还爱得动吗?
估计老编辑的亲妈,看到真相后,眼泪也会掉下来。

自榨花生油的门槛较低,常常以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经营。不良黑作坊,利用了监管的漏洞,钻空子。
央视记者曾经抽检了市面上的 19 款自榨花生油,其中 16 款样品的检验结果显示:
根本不是纯正花生油,而是掺了其他各种各样的油。

甚至有黑心作坊,用花生油香精,进行提香,令人瑟瑟发抖……


作为消费者,咱根本不知道这油闻起来香,是因为花生,还是因为加了香精。
哪里有什么纯天然?
纯天然只是个幌子,是一种包装方式。
调查一番下来,老编辑的结论:
没有规范的生产标准导致的不卫生 + 缺乏监管标准导致的掺假,是自制土榨油市场的现状。

有致癌风险
不卫生和不纯正之外,自制土榨油最大的实锤危害,莫过于:黄曲霉毒素超标。
就算是自己家亲戚开的榨油坊,能保证安全和纯正,自榨花生油也难逃这项安全隐患。

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相当于鹤顶红的 68 倍,氰化钾的 10 倍。
早在 1993 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

食用黄曲霉毒素超标的自榨油,会有肝癌的诱发风险,重则导致死亡。

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不少妈妈会想:黄曲霉毒素能被做饭时的高温杀死吧?
答案是:黄曲霉毒素耐高温,通常加热处理对其破坏很小。
它的熔点温度高达 200~300 摄氏度,只有在熔点温度下才发生分解。
一般的家庭烹调加工温度,不能将黄曲毒霉素破坏。
想靠烹饪的高温消灭它,不可能的!
毕竟是每天吃进嘴的东西,少量长期的积累,也是一个可观的剂量。
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危害更难估量。

首先,花生、玉米等,是黄曲霉毒素最喜欢污染的作物之一。
由于花生躲在厚实的外壳之下,水分含量较高,潮湿的环境,更容易促进黄曲霉毒素生长。
其次,自榨花生油采用小作坊生产,原料的检测环节,往往难以标准化。


而且小作坊多数生产工艺不完善,不具备原油精炼处理设备。
更别说最后的检测。
花生油作坊老板在采访中就说,自己的产品不用检。



所以自榨花生油,依旧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超标的安全问题。
而对比下正规企业的花生油的生产:
生产过程有多道工序,分拣筛选和精炼的过程,可降低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含量。
对压榨机、过滤机等设备,使用前后强制清洗消毒。

而且油品生产出来后,生产人员还会进行黄曲霉素含量检测,符合标准才能出厂进行销售。
安全和卫生,还是相对更有保障的。
总之,这种油再香,也不能给娃吃。
至于大人,为了吃口「香」油,你冒的风险也挺大:
不卫生,不保纯,不安全。
购买花生油时,还请选择正规渠道,选择明确标注食品名称 、规格、净含量,标签上标有 SC 或 QS 标志的产品,并在保质期内妥善储藏及食用。

追求纯天然、无公害的食品和食材没错,但盲目追求自制,反而会适得其反。
亲戚朋友的馈赠,是一片好心。
作为受赠人,我们当然要感谢这份心意。
但为了他的安全和健康,我们更有义务转发本文给他。
责编:皮卡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你可能感兴趣 —
「骨盆修复」行业真相:一场营销至上的骗局
愤怒!大批假口罩被查处,如何辨别你买的口罩是真是假?
毒奶嘴产业链:你买的名牌奶嘴,可能来自广东的黑作坊